如果你家有一個愛哭鼻子的小孩,恭喜你,那是好事!
很多父母似乎都接受不了孩子哭,總有家長問我,孩子太愛哭了怎麼辦?
「我家孩子特別愛哭,一言不合就大哭,每次哭得我實在心煩,究竟該拿一個愛哭的小孩怎麼辦呢?」
其實,孩子的哭是一種表達情緒的重要方式。
孩子大吵大鬧,背後有很多不同的情緒類型:難過、受委屈、對自己的能力失望、痛苦、沒有自信、焦慮、想要表達反抗、期望沒有被滿足……
相對於笑,哭更接近於孩子的本質。
哭使得孩子在面對自己弱小的基礎上,從中恢復過來變得更強大,這是一個在接受自己是有限的過程。在孩子需要釋放感情的時候,父母要理解、接納ta,做到「共情」,即共享情緒:理解對方,並做出積極行動,讓對方真正感受到你的理解和關懷。
一個人的情商中有一個很大的決定因素就是情緒敏感力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父母對於孩子表達情緒時「共情」的態度,這些對於孩子未來情商的養成、與己相處、與人溝通上,都提供了很大的成長機會。
曾經我也是個到處滅火的「消防員」。
每當聽到小花哭,第一反應是趕緊讓她別哭了。
處理的方式要麼是責怪,要麼是妥協,彷彿整件事情的過程和結果都不重要,讓孩子別哭了才是目的。
漸漸地,我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。
我們不能因為阻止孩子哭,而放棄我們的原則和底線去妥協,我們可以去做的是:接納他們無法得到滿足時用「哭」來發泄。
哭 ≠ 無理取鬧
在我們自己的小時候,那種難受的負面情緒常常會遭到大人們的否定;長大后的我們,也會把哭認定成一種「錯」的情緒,是一種用來對付大人的「報復情緒」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因此,孩子一哭,我們就覺得煩,認為他們在無理取鬧。
事實上,他們正在通過「哭」這種方式,表達自己的情感。
「別哭,你是男子漢!」
「你再哭,我就不要你了。」
「說了不準哭聽到沒。」
這些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話。其實,哭,是孩子的天性,是他們的一種本能。一個不發脾氣的乖乖小綿羊,才不是我們想要的。哭,是在他們承受不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痛苦時,應當有的一種發泄方式。
孩子的哭,應當被「鼓勵」
這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,我們不應該去阻止孩子,而是引導他們去「沒有恐懼地」「勇敢」地表達。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哭呢?如果強力地去制止孩子哭,會導致他們變得不自信。
在送小花去上幼兒園的時候,我常聽見有家長在門口對著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喊道:「你別哭了!再哭幼兒園老師就不要你了!」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這樣類似的情況有很多,公園裡,當一個孩子摔了一跤,大人會把ta抱起來,說道:「寶寶不哭,你最堅強了是不是?」此時,孩子一般會哭得更厲害,心理活動:我就是疼!我就是想哭!變得更委屈、哭得更厲害。
最後演變成大人的不耐煩和火大:「你再哭我就走了啊!」孩子被嚇到只能選擇停止哭泣,但是情緒背後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。
孩子被動地停止了哭,負面情緒並沒有得到釋放,而是增加了幾絲恐懼心理:我要是哭了爸爸媽媽會討厭我、會不要我……
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,他們無法自己選擇「哭」來化解情緒,長久以往,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、謹小慎微、內心越發弱小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會堅強地忍耐自己的眼淚或許是件好事,但是我更加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快樂,可以放肆地笑、放肆地哭,不要把痛苦和難過憋在心裡,希望孩子能明白,即使大人生氣了讓你哭泣,但我們還是愛你的。
鼓勵給予了孩子們有一個去感受、表達、梳理情緒的機會,依靠自己的力量,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走出情緒,這樣的孩子才會擁有更強大的內心。
接納孩子的情緒
接納是不批判、不抗拒,學會接納孩子們想要「哭」的這種情緒。所有情緒都是一種能量,它會來也一定會走。
小花很愛吃樓下咖啡廳的小蛋糕,那天我為了獎勵她買了兩塊,她吃完兩塊還想繼續吃,我拒絕了她。
接著她就開始各種表演:親我、抱我、央求我、撒嬌……「不可以,吃多了你牙齒和腸胃都會不好的。」小花的表情瞬間不好了「媽媽,我就再吃一點點……」「不可以。」我的態度很堅決,這句話彷彿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,小花的眼淚瞬間爆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