盡量不對孩子說這「7」句話——消除這些辭彙,孩子更願聽你說話

爸爸媽媽肯定愛自己的孩子,只是我們難免不注意說錯話,讓孩子感到受傷、困惑、內疚……

如果爸爸媽媽們,在平時的育兒學習中,多注意一些常見的「口頭失誤」,那麼,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時候,就能使用更親和、對親子關係更有益的語言了。

15384459191095.jpg

 

來看看我們平時「一著急」、「忍不住」、「沒注意」的時候通常怎麼說。

1、 「不要吵我」

爸爸媽媽也是人,當然也有想休息、想自己靜靜、想專心工作一會兒的時候。所以,作為我成年人,當然很理解爸媽們說「不要吵我」時候的心情。

只是孩子不一樣。

爸爸媽媽是孩子最信賴的人,自己的爸媽對自己說「不要吵我」,孩子容易理解成: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「爸媽不喜歡我說話」;

「爸爸媽媽不在意我說的話」;

「爸爸媽媽想把我甩掉」……

特別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生活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,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更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交流了。

15384459208071.jpg

 

怎麼做更好?

更明確、具體的要求,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,如果在給孩子建議一個替代方式,就更好了。比如:

媽媽要工作,需要你安靜地坐在小墊子上(具體要求),你可以用小黑板畫畫(替代方式),媽媽工作完就來給你講故事。

當然, 我們大人也必須注意時間,過一會兒就要出來看看。一個學齡前的小孩子,無論如何都很難自娛自樂一小時的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15384459208313.jpg

 

2、 「你總是這樣……」

「貼標籤」好像很容易解釋一切,但事實上,「負面標籤」後患無窮。

「你總是愛哭」;「你就是害羞」;「你總是喜歡打架」;「你就是這麼懶」……

孩子不會懷疑自己聽到的內容,於是負面標籤成了「自我實現」的預言。

1538445922504.jpg

 

怎麼做更好?

就事論事,談論和解決特定的行為,比如:「你總是喜歡打架」,不如說:「你剛才和小寶搶玩具,你打了小寶的頭,小寶很痛,你看他都哭了」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3、 「不要哭!」

類似的還有「有啥好哭的」;「男孩子要勇敢」;「你是大姐姐要勇敢」……

有時候爸爸媽媽下意識就說:「不要哭」,也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時刻都開開心心,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沉浸在不好的情緒中,

但事實上,這個時候,我們說「不要」,並不能讓孩子感覺更好,反而還給孩子傳達了這樣的信息:你的感情無效,你怎麼可能感到悲傷、害怕,這是不可能的。

15384459249474.jpg

 

怎麼做更好?

不否認孩子的感受,給孩子的感受命名,比如:

「哥哥說他再也不跟你玩了,你肯定難過極了」;

「你還不熟悉海浪,覺得有點嚇人,媽媽跟你站在一起,讓海浪撓撓我們的腳指頭,媽媽保證不放開你的手」。

通過爸爸媽媽理解的話語,孩子才能慢慢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感受的辭彙,能夠順利表達自己的感受了,孩子就不用哭了。

4、 「你看看人家……」

從我們自己小時候開始,「別人家的孩子」好像永遠我們無法超越的高山。

「你看哥哥都能自己穿外套」;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