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爭辯:最好的發聲方式,莫過於少說話,做好自己

和不同層次的人相處,是一件很累的事情,層次之間存在的不僅是高低的差異,以及文化背景,思想方式也有很多的不同,所以在面對爭吵的時候,能避免的就儘量去避免,不管是輸贏,結果對你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,所以還不如留點時間,做自己想做的事,走自己要走的路。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女詩人余秀華,出生時因為缺氧得了腦癱,行動不便,唯讀到高二就賦閑在家。

19歲被家人嫁給一個大她12歲的男人。隨之而來的就是生育、家暴,和沒有人情味的日子。

她不甘於此。2014年,作品集出版後,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甩給丈夫15萬,離了婚。

《搖搖晃晃在人間》裡有個鏡頭,離婚後,她和前夫笑得都很滿足。在同一屋簷下生活多年的兩人,卻早已走在兩個世界。

她得到了自由,他拿到了錢。結局的達成跳過無謂的撕扯,不相看也不相厭。

認知層次的差距是解放自我的信號,而不是陷入僵持的開端。

很多人都知道一個故事:一位思想家走在狹窄的小路上,遇到一個不喜歡自己作品的人。這個人傲慢地說:「我從不給傻子讓路。」

但思想家緩緩摘掉帽子,笑意盈盈地撤到一邊,說「而我恰恰相反」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發生矛盾,難免會有如鯁在喉的感覺。

找一個點開始反擊,牽出一條線都是歪的,進而牽涉一個面,最後筋疲力竭,發現這種不合,是三觀的不合。爭辯無用,倒不如直接喊停。

讀讀孔子「三季人」的故事就知道。

某天早上有人求訪孔子,問到學生子貢:「一年有幾季?」

「四季。」子貢笑答。

「不對,一年只有三季!」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