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定一個人,不用1分鐘,善用5個字,你也能開口就贏
4.創建故事:通過合適的故事來表述觀點
5.討論/ 打磨:多跟不同的人見面,得到他們的反饋並進行修改。
6.選擇重要事例:重新審視框架,找出有力語氣。
7.驗證或推翻:通過數據來驗證或者推翻一個想法。
8.整合信息: 選擇一個適合你溝通對象的溝通方式
9.分享想法: 呈現你的最終建議。
結構化思維比普通思維更具優勢
二者相比較,結構化思維更具優勢的三個點在於:
001.重視不斷重複與迭代,能為整體結構做有力支撐
通過多個步驟更好發現想法和提案中存在的問題,採用多角度溝通。學會從溝通對象中注意到自己忽略的問題,以此一步一步發現正確問題。反覆打磨觀點,在不斷重複和迭代中,為整體結構做有力支撐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002.表述簡練直接,能讓對方能迅速抓住重點。
使用「電梯測試」,就是嘗試在30秒或者更短的時間裡,把自己的觀點和方案用最簡潔的方式表述出來。
003.運用故事化思維,快速吸引對方注意力。
想讓別人立刻接受你的觀點,看起來很困難,但如果你能說好一個故事,激發了溝通對象的興趣,觸動他心中關注的重點,就能引導到你希望他去看去想的東西上——你的核心建議。在設計好觸動點的同時,還要根據溝通對象反饋的內容,不斷調整敘述節奏,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,讓溝通對象了解到你的核心建議和提案最終能帶來什麼效果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結構化思維VS普通思維
三、善用九個步驟,觸達溝通對象,提升溝通效率。
現代社會瞬息萬變,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,勢必對工作效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。碎片化信息也越來越多。我們知道,溝通是雙向的,如果用書面交流,只要你的結構篇幅安排合理,寫得大而全也沒關係。對方看懂了會跳過,不懂會繼續看。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,雙方溝通是面對面、即時性、需要口頭轉述的,不太可能存在「跳過」。那麼,就不能以「準確表達自己」為前提,而應該以「對方能接收多少信息」為前提。
所以,這就很容易解釋:領導不關心你有多辛苦尋找數據證據佐證,他只關心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什麼。
思維的最後是輸出。沒有輸出,你有再好的思考,都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中呈現。一般情況下,我們的選擇,會有語音信息、電子郵件、備忘錄、報告、PPT等等。最終溝通方式的選擇,取決於核心決策者的習慣和喜好。換言之,老闆愛看報告,你再擅長做PPT也要遵從他的習慣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但通過諮詢師們的調研,概率最高還是報告,有65%的人選擇這種方式,這也就意味著視覺效應在職場的重要性。所以,要想讓你的方案通過,你就得用對方聽懂的語言、對方最關注的地方打動他、說服他,讓他批准。
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著重下功夫?
結構化思維的9個步驟
《極簡思考》告訴我們,麥肯錫公司就是著名的能以優美文案呈現的公司。運用費廖洛的結構化思維的9個步驟,就能寫出一份完美報告,達到高效溝通。
001.一目了然的好標題。好標題,就是你的「核心建議」,要清晰明白,有「抓人效果」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002.簡潔的內容提要。在一頁上展現你的整個方案。看內容提要,就能看出整份報告邏輯。可以用這種寫法:背景介紹-形勢變化-核心建議。
003.框架式報告主體。以假設為主,對你想要表達的觀點進行分析,並佐以事實作為論據支撐。需要注意的是,統一措辭,減少語言的歧義性。
《極簡思考》中的層形結構
《極簡思考》中的列形結構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層形結構,適合缺乏相關背景知識或是抵觸你建議的溝通對象;列形結構適合熟悉方案或是不需要你提供所有信息的溝通對象。
004.清單式風險和機遇。列出方案的風險可控性。
005.條目式計劃。以條目的方式,列舉3-10個標誌事件,具體說明行動內容和計劃時間。
006.附錄。這是備用資料庫,用來應對做報告時遇到的細節問題。大多數情況下,不需要向溝通對象呈現。
總的說來,一份好的報告,既要洞察問題的本質,又能思考溝通對象的目標,進而提出一個直接明了的建議。
使用「結構化思維」,依照9個步驟做出的提案,說服力更強,也更容易被通過。用在日常的職場工作溝通中,觀點更容易讓他人接受和認可。
有句話說,比你優秀的人,不是比你更聰明,而是比你更會優化思維。所以,把結構化思維變成日常習慣,運用好9步驟,你就能快人一步,有效提升溝通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