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:見不得別人好,是人性最大的「智慧」
某一天突然得知他獲得了單場拿下30分的好成績,你聽完有嫉妒的感覺嗎?
並沒有對吧,也就是說這個人所超過你的一定是你所在意的。
那麼我們總結一下,什麼時候我們會嫉妒?
就是曾經和你同步發展的人突然在你在乎的領域加快發展速率,
就這麼超過了你,你就很有可能會有嫉妒的情緒。
那麼問題來了,如果每一種情緒都是有意義的,嫉妒有什麼用啊?
其實人類建立文明社會才幾千年,但是從微生物到現在的進化史
是漫長的以億為單位的時間,我們人類很多原始的本能是還沒有能夠再一次進化的。
比如說情緒,試想一下,喜悅這個情緒,為什麼我們吃甜食
會刺激大腦產生愉悅的感覺,就是因為在曾經叢林中,經常吃不飽,
甜食能夠提供很好的熱量,喜悅就是促使我們繼續做這件事情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這無關乎於我們的意識,我們的本能或者人性,
是一個在我們意識之外運行著的系統,它能讓我們自動化的處理各種狀況。
現在我們來看嫉妒,回顧剛剛我們分析的結果,
嫉妒是曾經同一速率的人突然在自己在意的領域速率增加,
超過了自己,就可能會產生嫉妒的情緒。
相應的會出現什麼行為呢?
結合各種表現來看,會破壞,破壞他人的優勢;會獲得,拉近彼此的差距,會逃離,
換一個有優勢的環境。這三個行為都指向一個變量,資源。
還是那個物資匱乏的世界,資源非常的有限,
狩獵到大型動物或者採摘到非常多的果子,
那麼所有人都有得吃,但是收穫不理想呢?
終將有人要餓肚子甚至被驅逐出去,那麼什麼能來定義這種分配模式呢?
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,價值產生是多元化的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例如力量不足但是跑得快的人可以尋找獵物,
他就不在意那些力氣比他大的人,因為賽道不一樣,
他在乎的是那個不知什麼原因比他越來越快的人。
也就是說,不管是不同的分工還是不同群體各種的協作模式,唯一的標準就是你自己在意的領域。
在你在意的領域超越你這這意味著什麼?
就是你自己在失去價值啊。
這種感受是讓人非常不安全甚至是恐懼的,
只是因為現代社會,我們在某一環境失去價值並不會有什麼,
大不了就是離開,但是在原始社會,失去價值就意味著死亡。
永遠啊,不要去排斥自己內心的情緒,
無論是喜悅,恐懼,憤怒甚至是嫉妒,都是你應對這個世界時,
能讓你最快速反應的自動化裝置,人類是靠它們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。
見不得別人好,這是違背道德的,但它是人性本能的智慧。
道德是一個太晚才出現的東西,我們要尊重這個文明社會的規則,
但是也不要你丟棄了曾經一路走來的倚仗,
接納自己的想法,做出道德的選擇,這更是文明社會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