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深度研究報告:智能電動汽車2025誰將勝出?

公司未來仍有多款車型處於產能規劃中,並在全球積極擴大產能。我們預計特斯拉產 量有望於 2025 年達 225 萬輛。1)自成立以來,特斯拉前後共發布了多款車型,其中已 批量生產交付 Roadster、Model S/X/3/Y 共 5 款車型。同時,公司未來仍有 Cybertruck、 Semi 等多款車型處於產能規劃中。2)為進一步加快其產品、產能投放速度,特斯拉在美 國、中國、德國等多地建廠。目前,公司在全球共有 5 個汽車工廠產能規劃,分別為加州 福利蒙特工廠、荷蘭蒂爾堡工廠、中國上海工廠、德國柏林工廠、德州奧斯汀工廠。依據 公司後續產能規劃,我們預計公司 2025 年產量有望達 225 萬輛。

2.5 商業模式:從「購買產品」向「訂閱服務」演進

以特斯拉 FSD 的商業模式為例:隨著 FSD 功能的逐步增多,全球 FSD 價格不斷上 漲。在美國市場,其售價由 2019 年 4 月的 5000 美元增長至 2021 年 1 月的 1 萬美元; 在中國市場,其售價由 2019 年的 2.78 萬元增長至 2021 年 1 月的 6.4 萬元。據公司 CEO 馬斯克在 2020Q4 電話者會議中透露,公司一方面會繼續考慮提升 FSD 售價的可能;另 一方面擬於 2021 年第二季度推出針對 FSD 的訂閱服務,有望進一步拓寬自動駕駛的商業 化變現模式,使得軟體收入佔比持續提升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儘管目前,特斯拉 FSD 產品在中國滲透率較低,僅有 1%-2%的用戶選擇了特斯拉 FSD 系統,遠低於世界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情況,但我們認為未來公司依靠軟體能力,有 望進一步增強在軟體領域中的演演算法和能力,客戶選購率有望進一步提升,進而帶動軟體服 務收入的增長。

 

三、智能電動汽車的 2025:競爭將顯著加劇

三種力量交匯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。一是以特斯拉、蔚來、小鵬、理想為代表的有一 定積累的造車新勢力,二是加速入局的新科技企業,如小米集團、百度、華為、富士康, 一級潛在可能入局的公司,如蘋果等。三是傳統車企覺醒后,加速智能電動領域的投資和 產品投放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我們判斷,2021-2023 年將有更多科技公司涉足汽車領域。伴隨著傳統車企的加速轉 型,2023-2025 年可能成為電動車產品競爭最激烈的階段。2021-2022 年將有多款明確的 智能汽車車型投放市場。

3.1 造車新勢力:銷量快速提升,持續獲得資本和產業界認可

2020 年特斯拉與中資三家造車新勢力累計銷量達 60.29 萬輛。2020 年特斯拉、蔚來、 理想、小鵬汽車銷量分別為 49.96 萬輛、4.37 萬輛、3.26 萬輛、2.70 萬輛,相較於 2019 年的 36.8 萬輛、2.06 萬輛、0 萬輛、1.27 萬輛分別增長 36%、113%、32 倍(理想汽車 2019 年銷量為 0.1 萬輛)、112%。

 

2020 年四大造車新勢力市值漲幅驚人。特斯拉市值由年初的 757 億美元增長至 2020 年年底的 6689 億美元,累計上漲 7.8 倍,年度最高漲幅達 7.84 倍;蔚來市值由年初的 43 億美元增長至 2020 年底的 762 億美元,累計上漲 16.72 倍,年度最高漲幅達 17.09 倍;小鵬汽車市值由 IPO 以來的 153 億美元提升至 2020 年底的 335 億美元,累計上漲 1.2 倍,年度最高漲幅達 2.41 倍;理想汽車市值由 IPO 以來的 138 億美元提升至 2020 年 底的 259 億美元,累計上漲 85%,年度最高漲幅達 163%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特斯拉為全球市值第一大車企。自 2010 年 6 月上市以來,特斯拉市值不斷增長。2020 年 6 月,公司市值達 1861 億美元,首次超越豐田汽車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。截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,特斯拉市值 6,689 億美元,遠高於第二大車企豐田汽車 2,507 億美元的市 值。

蔚來、小鵬汽車、理想汽車進入中國市值前十大車企。考慮到中國本土龐大的智能電 動車市場,樂觀的投資人期待中國智能車市值有望比肩特斯拉的量級,相關公司估值快速 顯著提升。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,蔚來汽車、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分別為國內的第二 大、第六大和第七大市值車企,三家公司加總市值達 8,845 億元(1356 億美元)。

市值大幅上漲助推相關公司融資規模提升,加速自動駕駛和智能電動產業鏈發展。 2020 年以來,蔚來汽車累計獲得約 415 億元(約 46.8 億美元)的股權&債券融資;2020 年以來,理想汽車累計獲得約 207 億元的股權融資(約 20 億美元);2020 年以來,小鵬 汽車累計獲得約 304 億元股權融資(約 47.0 億美元)。2020 年以來,特斯拉累計獲得約 123.4 億美元股權融資。至 2020 年末,蔚來、小鵬、理想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高達 425 億元、353 億元、299 億元。高現金儲備提升造車新勢力的研發強度,有助於公司技 術積累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造車新勢力未來有多款車型規劃。1)截至目前,特斯拉已批量生產 Roadster、Model S/X/3/Y 多款車型,未來仍有 Semi、Cybertruck、以及價格更便宜為 2.5 萬美元/輛的車型 (車型名未公布)。2)據理想汽車在 2020Q4 電話者會議中透露,公司將於 2022 年及以 后,每年推出 2 款車型;2023 年推出純電動平台車型。3)蔚來汽車將於 2022 年推出公 司第四款量產車型 ET7。4)小鵬汽車將於 2021 年底推出公司第三款量產車型小鵬 P5。

其他造車新勢力:主力車型將在未來 1-3 年釋放。從全球海內外其他造車新勢力的產 品規劃來看,未來 1-3 年將是集中釋放車型的時間。2021 年,Lucid 和 Rivian 將分別推 出電動轎車 Lucid Air(售價 6.99 萬美元)、電動皮卡 R1T(售價 6.9 萬美元起)和 SUV R1S (售價 7.25 萬美元起)。2022 年,①Fisker 計劃推出公司的首款車型 Fisker Ocean,定 位 SUV,售價 3.75 萬美元起;②法拉利未來計劃推出公司的首款車型 FF91,定位 SUV, 售價 10-18 萬美元;③智己汽車計劃推出兩款車型,分別定位電動轎車和電動 SUV。2023 年,①Lucid 將推出公司的第二款車型和第三款車型,分別定位 SUV 和轎車;②Fisker 將於 2023-2025 年累計發布三款新車型,分別定位 SUV、皮卡和超跑轎車;③法拉利未 來將推出 FF81,售價 5.9-9.5 萬美元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3.2 科技公司:主流科技公司正在加速入局

小米造車。2021 年 3 月 30 日,小米公告表示,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,負責智能電 動汽車業務。首期投資為 100 億元人民幣,預計未來 10 年投資額 100 億美元,雷軍將兼 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。

蘋果擬進軍智能汽車造車領域。1)2018 年蘋果與大眾宣布將合作開發 PAIL(Palo Alto to Infinite Loop)自動駕駛班車技術服務,具體內容為:在大眾 T6 Transporter 客運車上 安裝自動駕駛軟體,作為大眾員工的班車。其中 T6 Transporter 無人駕駛客運車由 Apple 設計,並由大眾汽車製造。2)2020 年 12 月 22 日,路透社發布消息稱,蘋果計劃在 2024 年生產一款純電動乘用車,包括其使用自己的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。

華為以 Tier 1 身份進軍智能汽車領域。2019 年 6 月任正非簽發公司組織變動文件, 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(Business Unit)部門,進軍汽車領域。華為稱,公司並 不造車,而是基於 ICT 技術,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,業務主要覆蓋 覆蓋與智能汽車相關的智能座艙、智能駕駛、智能網聯、智能電動和智能車雲 5 大業務領 域。

百度聯合吉利造車。2021 年 1 月 11 日,百度宣布與吉利控股合作,組建智能電動汽 車公司。從百度官方的披露以及對媒體的回復,新公司獨立於百度母公司體系,覆蓋設計 研發、生產製造、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鏈。根據百度官網的披露以及公開回應,新組建的智 能汽車公司由百度主導,吉利控股作為唯一外部出資方,合資新公司獨立於百度母公司體 系,保持自主運營。

3.3 傳統車企:加速智能電動車投放進程

大眾汽車:電動化布局加速,聚焦平台化戰略

大眾汽車:提出加速戰略,預計將於 2022 年累計推出 27 款基於 MEB 平台打造的車 型、2022 年推出首款 PPE 高端電動平台車。1)自 2015 年 10 月,大眾宣布將斥資 70 億美元打造 MEB 純電平台。2020 年 10 月,大眾在美國發布了 L2+級別的 ID.4,售價 3.99 萬美元。未來 MEB 平台除了 ID 系列產品,還將發展包括斯柯達、西雅特品牌在內的電動 化車型。2)2021 年 3 月 5 日大眾推出「加速戰略」(ACCELERATE strategy),將加速 轉型為軟體驅動型移動出行供應商。公司規劃到 2030 年,電動車銷量預計占公司歐洲汽 車銷量的 70%以上;2030 年在美國和中國的電動車銷量占該品牌總銷量的 50%以上。至 2022 年,大眾計劃在全球共推出 27 款基於 MEB 平台打造的車型,最早將於明年推出首 批基於 PPE 高端電動平台打造的車型,同時計劃在 2025 年前後開始研發 SSP 可擴展化 系統平台,這將是一個集純電動、全面互聯和高度可擴展性於一身的全新汽車平台,適用 於旗下所有品牌和所有級別的車型。

電池和充電的平台化戰略:2023 年起,集團將啟用標準電芯,預計 2030 年約 80% 的電動車型將搭載標準電芯。軟體集成和數字化用戶體驗將成為大眾汽車的核心競爭力。 大眾計劃到 2030 年大規模推行自動駕駛,其將於 2026 年推出的旗艦項目 Trinity 就將支 持 L2+級自動駕駛,隨後實現 L4 級自動駕駛,並且從該項目開始,大眾將構建類神經汽 車網際網路路。

加速擴建電池產能,掌握電池技術核心競爭力。公司計劃到 2030 年在歐洲建立 6 座 電池工廠,總產能 240GWh。第一家與瑞典電池製造商 Northvolt 合作建立的超級工廠將 於 2023 年投產,產能 40GWh,第二家位於德國薩爾茨吉特的工廠將於 2025 年投產運營。 在電池成本方面,公司在 Power Day發布會上提到將於 2023 年引入全新的標準電芯技術, 並於 2030 年開始應用於旗下各品牌約 80%的電動車型,疊加集團內部協同效應,集團旗 下入門級車型搭載的電池電芯成本將減半,量產車型的電池電芯成本將降低 30%。另外大 眾向美國固態電池技術公司 QuantumScape 投資 1 億美元,並與其組建一家合資企業以 實現工業級固態電池的生產,目前研究表明採用固態電池技術可使電池重量大幅降低,續 航里程增加 30%,充電時間減半,12 分鐘充電證實可行。

增強市場攻勢,車型迭代出新。2020 年大眾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超過兩倍,並計劃 2030 年電動車銷量達到公司汽車總銷量的 60%,預計 2029 年前推出 75 款純電動車型、 60 款插混/混合動力車型。2021 年上半年,大眾將推出四驅 ID.4 GTX ,並於下半年推出 運動型的 ID.5。大眾計劃在 2021 年內推出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純電動 SUV ID.6 X 和 ID.6 CROZZ,到 2025 年 MEB 在中國有 15 款車型,並研發一款級別低於 ID.3 的純電動車型。

長城汽車:升級組織架構,全面布局智能電動

長城汽車:「咖啡智駕」戰略發布。2020 年 12 月 30 日,長城汽車發布「331 咖啡智 駕」戰略,即在 3 年時間裡,目標實現「用戶規模行業第一、用戶體驗評價最好、場景功 能覆蓋最多」。咖啡智能系統計劃在 2021 年年初於 WEY 品牌「摩卡」車型上量產,並且 後續將陸續應用於更多車型;2021 年下半年公司計劃推出搭載 IBEO 激光雷達的量產車 型,實現全車冗餘的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;此外,「咖啡智駕」發布會上長城汽車與 高通簽訂合作協議,基於高通 360-720TOPS 的大算力平台打造的全新高端車型有望於 2022 年亮相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主動進行管理方式的變革,全面擁抱電動化和智能化。在電動化、智能化的背景下, 傳統整車廠面臨轉型壓力,2020 年在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《致夥伴們的一封信:長 城汽車如何挺過明年》一文中表示,在紅利將盡、外資品牌和新勢力的合圍中,公司未來 或許將命懸一線,而變革是沒有選擇的選擇。一方面,公司提前布局動力電池、自動駕駛、 智能座艙等關鍵領域,提高核心軟硬體的自研、自供能力。另一方面,公司也認識到,自 我變革的基礎,在於機制創新,需要用機制去解決員工動力和活力的問題,解決組織的創 新和競爭力的問題。

電動化:孵化體外供應商,布局上遊動力電池領域。在電動化核心零部件方面,長城 汽車在上市公司體外,孵化了旗下的電池供應商——蜂巢能源。蜂巢能源的前身是 2016 年底成立的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,2018 年從長城汽車剝離獨立發展,總部位於常州, 目前具備電芯、模組、PACK、BMS 的研發及製造能力。根據公司官網,蜂巢目前已經在 中國及北美、歐洲建造 5 個生產基地,工廠建成后將合計實現產能 120GWh。目前蜂巢能 源的供應能力正在爬坡,並在 2021 年 2 月實現裝機 0.07GWh,在國產乘用車電池裝機排 名的第七名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精確定位,打造 C 端純電爆款車型。在產品端,公司推出歐拉品牌,聚焦 C 端用戶 需求。公司在 2020 年升級了歐拉產品,並推出歐拉黑貓、白貓、好貓在內的「貓」系列 產品,精準定位城市女性的用車需求。歐拉黑貓(定價 7-8.5 萬)在 2020 年 12 月銷量突 破萬輛,歐拉好貓(定價 10-15 萬區間)則是目前歐拉品牌定位高線城市的產品,以「復古輕奢」的造型和強調安全、科技的配置,實現品牌的向上。我們認為好貓有望成為 C 端 市場下一款爆品,並且幫助公司成功進入純電轎車領域、和女性市場。

數據驅動,自研為本,智能轉型。長城汽車 2020 年發布了首個智能平台——「咖啡 智能」,涵蓋智能座艙、智能駕駛和智能電子電氣架構。為此,長城汽車組件了自動駕駛 團隊,並通過體外的毫末智能進行獨立運營,更好地吸引人才、培育技術。毫末制定兩條 戰略防線,一方面在乘用車自動駕駛領域,長城基於毫末開發咖啡智能平台,首量具備 L3 級輔助駕駛能力、搭載量產激光雷達的產品將在 2021 年 3 季度推出,並將在在系統安全、 駕駛體驗、自動駕駛場景覆蓋三個方面達到國內自動駕駛領先水平。另一方面,毫末已經 與順豐、多點等客戶簽訂了合約,提供低速物流車的軟體服務及硬體產品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組織變革:首次激勵計劃落地,公司中高層管理層利益長期綁定。長城汽車歷史上在 股權激勵上略顯保守,但隨著魏建軍董事長的管理思路轉變,長城汽車 2019 年公布了首 次股權激勵計劃,但由於 H 股股東投票未通過而擱置。2020 年 4 月,公司再次公告股權 激勵計劃,並於 2021 年初進行了部分預留份額的授予。股權激勵解鎖目標為 2020-2022 年每年銷量目標為 102 萬/121 萬/135 萬輛,對應凈利潤為 40.5 億/50 億/55 億(同比 -10%/+23%/+10%),目標設置不難達到,公司更多是希望員工與股東利潤的綁定。根據 此次激勵,共有約 2800 名員工獲得限制性股票或期權激,授予員工人數佔總員工數近 5%。 除了董監高之外,大量核心技術和業務人員獲得了授予,體現出公司對中層管理者的關注, 也有助於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潛力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採用「作戰單元」模式,推動組織架構扁平化改革。長城汽車採用「一車一品牌 一公司」的模式,內部管理架構向「作戰群」模式調整,組織架構更加扁平化。一個 車型即是一個作戰單元,如高盈利車型哈弗大狗及坦克 300,高銷量車型哈弗第三代 h6 等均屬單獨作戰單元。作戰單元有機會直接面對用戶,擁有較高決策權,讓他們在 做各個決策前能聽到來自市場、消費者最真實的聲音,從「中央集權」轉變為「讓聽 到炮聲的人做決策」,決策鏈趨於簡單、輕鬆、直線化,更好的服務用戶。

比亞迪:量產車型加速落地

比亞迪已量產漢、D1,e 平台電動車型將於 2021 年投產。(1)2020 年 7 月,比亞 迪發布了 L2 級別的智能汽車漢,售價 22.98 萬元起。(b)公司與滴滴合作網約專用車型 D1 已於 2020 年 11 月開始小批量交付,2021 年將貢獻 2B 端新增量。(c)公司全新正向 開發的 e 平台電動車型也計劃將於 2021 年內投產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四、智能電動車的 2025:誰能勝出

誰能勝出:具有全棧研發和產品能力&持續降成本的公司有望獲得更多份額。我們認 為,智能汽車時代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以及管理架構的比拼。

全棧式的研發能力。由於智能電動汽車重新定義汽車產品,是對傳統汽車公司原有研 發組織形式的挑戰,需要軟體、硬體、機械件工程師密切合作,共同完成產品定義和研發 設計。具有較強全棧研發能力,具有更靈活的研發組織形式的公司有望定義更優秀的產品。

持續降成本的能力。當前智能電動汽車的主力價格段在 20-40 萬元,產品進一步大規 模普及需要伴隨價格段持續下探。更大的汽車銷量、更長的行駛里程亦將產生更多的數據 反哺優化自動駕駛演演算法。具有持續優化產品和成本結構能力的公司,有機會獲得更多市場 份額。

詳見報告原文。

 

(本文僅供參考,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。如需使用相關信息,請參閱報告原文。)

精選報告來源:【未來智庫官網】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上一頁

2/2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