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老教授送8子女赴美讀博,92歲被放安養中心無人理會,退休金全給子女卻鬱鬱而終:優秀的人,不一定有人性

古語有雲, 生身之恩大於人,養育之恩大於天,百善孝為先。

然而,無論我們將親情描繪得多麼偉大,在實際的生活中,依然有很多人根本毫無感恩之心,

對親生父母幾十年的養育和栽培視若無睹,甚至在父母急需子女照顧和關心的時候,理直氣壯地事不關己、高高掛起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一位退休老教授年輕時兢兢業業,把八名子女都送去美國讀到博士畢業,培養成了社會精英,

然而在自己92歲的時候,所有子女都對他不聞不問,不出養老錢、也不回來看望,最終老教授一個人在養老院鬱鬱而終。

在辦葬禮時,子女全部拒絕回來為其奔喪。可謂不孝至極。

安養中心希望透過媒體曝光,讓子女們願意主動聯繫回應,他們無奈表示:

「沒辦法這樣免費照顧下去,這是我們的最後通牒,一個月內子女再不付錢,就得拒收這位老人。」

語畢,還氣憤地表示,博士咧,書不知道讀到哪裡去了,連最基本的孝道都沒有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常聽人說「百善孝為先」,現在聽起來也覺得其中蘊含的哲理很正確。

可是隨著時代前進,好多人卻丟失了孝順的初心,孝敬父母本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可是在某些人眼裡,

父母卻成了累贅一般的存在。如此看來, 人類繁衍生息的本能在換來繁榮的同時,也埋下了苦痛的種子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有人可能會說,這8個子女或許都有自己的苦衷,美國生活的競爭也大,即使是精英,

也沒有太多的流動資金和閒錢。不同的家庭確實都有自己的生存壓力,但是表達感情的方式, 

從來不是只把物質條件作為參照,而是朝夕相處中細小的溫暖細節。

曾見過一家人,生活環境很差,一家三口住在10坪左右的出租房裡。狹窄的空間難以伸展手腳,

只能為他們提供最基礎的生活條件,一張用來休憩的床鋪,以及一張用來吃飯的桌子。

其它的物件擺放淩亂,電飯煲收放在床底下,需要吃飯的時候才會拿出來,日子過得非常窘迫,

用「一貧如洗」來概括毫不誇張。

夫婦養了一個8歲的女兒,全家的經濟支撐主要依靠父親,父親是一名工人,

一年四季承受著火辣的太陽以及冰冷的寒風,工地的重活將他曬得黝黑,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也在無聲無息中壓彎了他的身板,遺留下了各種病症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他們從農村來到城市,沒有文憑,沒有背景,只能從事最底層的勞動工作,許多人好奇,

他們在鄉下有自己的大房子,談不上如登春台,卻可以保證隨性自在,況且房子依山傍水,

他們完全可以種莊稼養活自己,與現在的生活一個天上,一個地上。

他們拋棄了安逸,來到城市打拚,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——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