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不為人知的事實:除了人類之外,地球上還隱藏著一個螞蟻文明

你是否想過,除了人類之外,地球上還隱藏著另一個文明,而它的建立者,是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生物。

我們推算出宇宙中最早的文明可能會出現在宇宙誕生后的55億年左右,也就是比人類文明早出現80多億年。

而這種推算,也就衍生出了一個,看似簡單但又不那麼簡單的問題——人類會是宇宙中,最弱小的文明嗎?

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有些莫名其妙,甚至根本沒有辦法回答,畢竟人類直到今天,都沒有找到任何能夠證明,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這就好像隨手在地上撿起一粒沙粒,問這個沙粒是不是地球上,最小的沙粒一樣,在沒有對所有的沙粒進行精確測量統計的前提下,沒人能給出答案。

但這個問題還真不一樣。

因為哪怕是沒有發現外星文明,我們依舊可以說,人類文明並不是最弱小的那個。

為什麼呢?接下來說的事情,可能就顛覆認知了,因為地球上啊,還隱藏著另外一個文明,這個文明遠比人類文明弱小得多, 而它的建立和構成者,是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生物——螞蟻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可千萬不要被這種生物,渺小的體型欺騙了,它們的複雜性其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,而它的身上,還隱藏著一個,關乎人類文明存亡的秘密。
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它的故事。

螞蟻文明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2018年,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」項目團隊,在考察了「古國時代」各個地方文明的特點,從中提煉、歸納出了四個古文明的特徵:

1有一定的農業和手工業基礎。

2有明顯的階級分化。

3有中心城市。

4有大型建築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也就是說,只要有群體滿足了這四個特徵,那麼就能夠被定義為「文明」。

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竟然有部分螞蟻,基本滿足這四個特徵。

農業和手工業

在地球上,如果要找一種比人類更古老的生物,那非常容易,可如果要找一種比人類更古老、種植歷史也更悠久的生物,那只有一種,就是「切葉蟻」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切葉蟻主要分佈在熱帶,是南美洲、中美洲、墨西哥及美國南部地區的特有物種。

整個族群主要由蟻后和工蟻組成,工蟻又按照體型細分為大、中、小、迷你四種類型。

在平日的覓食中,通常是大型工蟻負責生產力部分,它們會用強壯的額葉將樹葉切割,然後中型工蟻會將樹葉搬回它們的地下宮殿,而小型工蟻則在它們的「工作區」就地成立巡邏隊,負責周圍環境的警戒巡邏。

 

 

樹葉被運回「宮殿」之後,擔任「園丁」職責的迷你切葉蟻會對樹葉進一步處理,將它們清洗乾淨、擺列整齊並放在合適的位置。

隨後,園丁蟻會把身上的分泌物塗到處理過的葉片上,這些分泌物中富含多種酶類,能夠讓樹葉表鞣化,出現葉漿。葉漿富含大量營養物質,是天然的培養基。

與此同時,另一波園丁蟻,會將從外界採集來的真菌,「種植」在葉漿上。

 

 

接下來就是真菌的生長階段了,為了讓真菌們茁壯成長,園丁蟻會給真菌施肥,肥料很「天然」,就是它們自己的糞便。

真菌的生長速度很快,通常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從葉漿中鑽出,慢慢長大成我們熟悉的蘑菇。

蘑菇在成長的過程中,頂部會逐漸變硬,生成大量的蛋白質,這些蛋白質就是切葉蟻們舌尖上的「美食」。

 

 

整個種植過程看似很簡單,只是將菌絲放置到培養基中就完事了,但現實情況,其實遠比這複雜得多。

就和人類種植莊稼作物一樣,切葉蟻在種植過程中除了施肥之外,還會進行除草、打葯等一系列農業活動。

為了讓種下的真菌快速成長,蟻穴內的環境肯定得非常適合真菌們生長,而這也就給其他未被切葉蟻選擇的真菌提供了有利環境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因此,切葉蟻在種植過程中,還需要面臨一大難題,那就是怎麼保證種下去的真菌,不被其他雜菌所侵染。

它們的辦法簡單粗暴,那就是直接噴灑「農藥」。

原來,在切葉蟻的身上,寄生著一種名為「鏈酶菌」的細菌,這種細菌能夠分泌出一種名為「鏈黴素」的抗生素,可以有效殺死它們園圃中的入侵者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如果入侵園圃的雜菌過於頑固,「鏈黴素」無法對其造成傷害時,切葉蟻們就會單獨將這些雜菌挑出來,然後由一些年老的切葉蟻,將其背到遠離巢穴的地方丟掉,正所謂哪有什麼歲月靜好,只不過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罷了。

另外,切葉蟻還有一套純天然的「防護服」——假諾卡氏菌(Pseudonocardia),這種細菌猶如鎧甲一般遍布它們全身,能夠有效阻止真菌對身體的入侵。

看到沒,種植可不是人類的專利,從時間角度來看,螞蟻的「農夫」身份可比人類還要早了五千多萬年呢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有意思的是,科學家們曾一度認為,螞蟻養殖的只是它們專門培育出來的,單一種類真菌,從遠古延續至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。

但無數的研究數據顯示,這種觀點是錯誤的,因為螞蟻似乎一直在開發新的品種。它們甚至還會跟附近的螞蟻部落交換或共享研究成果,以此來調整已有的菌類。

如果說螞蟻會種植還讓人能夠勉強接受的話,那說螞蟻會「放牧」,可能就讓人三觀盡毀了吧?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其實在整個螞蟻家族中,種植才是小眾技能,「放牧」則是更多螞蟻的拿手好戲。

在自然界中,生存著有很多會吸取植物汁液的小昆蟲,比如蚜蟲。它們吸取汁液後會排出富含糖分的糞便,也稱之為「蜜露」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在人類來看來可能有些噁心,但螞蟻們對「蜜露」可是甘之若飴。

為了讓蚜蟲產出更多的「蜜露」,螞蟻們甚至還會像人類給奶牛擠奶那樣,用觸角拍打蚜蟲的後背,試圖再來一滴。達爾文在《物種起源》中就曾記錄過這讓人忍俊不禁的一幕。

為了保護自己的「奶牛」,螞蟻們可以說是盡心儘力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在大風天,如果蚜蟲不小心被大風吹落了,螞蟻們會將它們輕輕叼回葉面,甚至直接帶回巢穴,等風過去了再送它們回去。

而當雨季到來時,螞蟻們則會將它們直接搬到樹上統一管理,避免雨水對它們造成傷害。

明顯的階級分化

在生物學中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類概念,叫做「真社會性生物」,這樣的生物總共有三個共同特徵,或者說標準。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分別是:繁殖分工,也就是群體中有專門進行繁殖或完全不參與繁殖的階級。

世代重疊,即群體中的成年、成熟個體能夠達到兩代以上。

社會化撫養,很好理解,就是群體中的個體會照顧其他個體的後代。

 

 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