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動手術人就垮了?醫生坦言:「5種疾病」無需動刀 小心花了錢還折壽
扁桃體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,它的作用相當於「守門員」,幫助身體抵禦外來的病菌。切除扁桃體後,雖然短期內可能減少感染,但長期來看,免疫力會有所下降,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。
根據《英國耳鼻喉科學會指南》,只有以下幾種情況才需要考慮切除扁桃體:
扁桃體炎反覆發作,每年超過7次以上,且嚴重影響生活;
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,導致夜間呼吸困難;
扁桃體過度肥大,阻礙正常吞咽或呼吸。
而對於普通的扁桃體發炎,抗炎藥物、局部處理和生活習慣調整完全可以解決問題,沒必要一上來就動刀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4、甲狀腺結節:別把「結節」當「癌症」
近年來,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,很多人一聽到「結節」就慌了,覺得它離「癌症」只有一步之遙。實際上,超過90%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,根本不需要手術治療。
甲狀腺結節的出現與飲食結構、壓力、碘攝入等多種因素有關。雖然它的確有惡變的可能性,但並非所有結節都會變成癌症。
根據《美國甲狀腺協會指南》,對於直徑小於1厘米、無惡性特徵的結節,建議定期隨訪觀察,而不是直接手術。
過度治療的後果不容小覷。切除甲狀腺後,患者需要終生服用甲狀腺激素替代藥物,這不僅增加了生活負擔,還可能影響代謝功能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相比之下,定期複查、調整飲食(如適當補碘)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是更安全的選擇。
5、半月板損傷:手術不是唯一出路
半月板損傷是運動損傷和老年退變的常見問題。一旦確診,很多人會被醫生建議「關節鏡手術」,甚至有人主動要求手術,覺得「早點解決,免得拖成大問題」。但事實是,輕中度半月板損傷,通過保守治療完全可以康復。
2013年,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發表了一項研究,對比了輕中度半月板損傷患者的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效果,發現兩者在一年後的恢復情況幾乎沒有差別。
換句話說,手術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,甚至可能是「多此一舉」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保守治療包括物理治療、關節注射、肌肉力量訓練等方法,不僅風險低,還能改善關節功能。而手術則可能帶來感染、粘連等併發症,甚至加速膝關節的退化。
最後的忠告
手術,不是「病好了」的代名詞,而是不得已時的最後選擇。它是一把雙刃劍,用得好能救命,用得不好則可能帶來更多的傷害。
了解疾病的本質,分清手術的必要性,別被「動刀就安心」的心態綁架。
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性,才是真正的「治未病」。別讓無知害了自己,也別讓過度醫療毀了健康。
文章來源: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