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父母用5句話搞定做錯事的孩子,效果比打罵、懲罰強100倍
越是小的寶寶,越是行動力突出,但卻甚少思考結果。這跟他們的思維發展有關,不怪孩子。
可以說,孩子在行動前,很少或根本不會去考慮後果,父母要做的是,這也是一個跟孩子說明利弊的好時機,我們需要去引導孩子,而不是責罵孩子。
比如,問問孩子,如果杯子裡面的牛奶是熱的,你不小心碰到了會怎麼樣?
再如,引導孩子思考,如果杯子是玻璃杯,不小心掉在地上打碎了,有會怎麼樣?
……
然後,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,下次怎麼做才好,甚至帶領孩子去嘗試一下。
比如,引導孩子,先輕輕摸一下杯子外壁,看牛奶是否燙手;比如,鼓勵孩子用雙手捧起杯子,而不是不管不顧地抓;甚至引導孩子尋求幫助等等。
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也了解到,自己哪些事是可以做的,哪些事是不被允許或需要幫助的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下次他可能就會在行動前,先想一想了。
5、給孩子支持、為孩子提供幫助——詢問孩子「你希望我怎麼做?」
再大膽的孩子,也可能在遇到新事物和挑戰時,退縮,這時,我們做父母的就需要在孩子身邊鼓勵支持他。
當然,有的孩子會不願意大人插手,什麼事都想要自己去碰碰,摸摸,試試看,這時,父母還需要站在孩子身後,給予孩子保護。哪怕是可能的碰壁,也可以讓孩子去嘗試一下。心理學家稱之為保護性碰壁。
比如,孩子看到仙人球像個小刺蝟似的很好玩,就想要去碰一碰,父母這時需要提醒孩子「有刺,扎了會疼」,有的孩子會疑惑地看著父母,有的還想要去嘗試,怎麼辦?父母不妨告訴孩子「輕輕地、慢慢地」地碰一下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孩子感受了這一次,也獲得了一次的經驗,下次他一定不會莽撞地去碰了。
給予孩子保護,但也最大限度地鼓勵孩子的獨立,這是父母給孩子獨立、自信提供的最好保障。
當然,在孩子行為出現偏差的時候,我們還需要及時提醒孩子,幫助他將從偏離的路線上拉回來。
很多父母發愁,孩子叛逆不聽話,跟父母對著干,怎麼辦?
還是那句話,父母給予孩子最大限度的尊重,孩子才願意去聽父母的,並聽進去父母的引導和話。
有的父母會說,那有這麼麻煩?
牛奶灑了,我自己擦一下就輕鬆搞定,還等什麼一二三條,等講玩,黃花菜都涼了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嗯,確實如此,教育孩子,幫孩子養成好的行為方式、內化為習慣和性格品質,是一項長期而麻煩的工作。
但成功的教育沒有捷徑可走,對父母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對孩子來說是卻可能是不可多得的學習和成長機會。
我們做父母的,在行動上不妨多偷偷懶,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和參與感,並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但,方法和步驟上一定不能偷工減料(比如打罵教育是下下策,最好別用)!
畢竟,唯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,他才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!
育兒路上,我們一起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