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來食堂:一個員工,一道菜,每週雙休還月入台幣31萬元!

只有一名員工,也就是老闆本人, 開店之前她是個程式師;店裡只有12個餐位,每天只賣一道菜,午餐的翻台率高達10次;她每週休息2天,每月公開經營資料,月營收120萬日元,相當於台幣31萬

它不是什麼新興的網紅店,而是火了2年的「未來食堂」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一個女人怎麼忙得過來?小店咋火那麼久?還月入120萬日元!

等等……不也就是31萬台幣嘛,扣除各項成本,好像賺得有限吧?

這家店是走紅國際也好,實際賺錢並不算多也罷,它在經營中的創新之處,絕對值得每一個普通開店老闆學習和反思。

店老闆:從IT精英到廚師

老闆sekayi(小林)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,在頂級企業做了6年IT工程師。

 

然後用了1.5年的時間學廚藝,2015年9月開了這家只有12個餐位的未來食堂。租金便宜,人工不貴(就她一個人嘛)。

前幾天,餐飲老闆內參做了個有趣的統計:牛逼的深圳餐飲老闆中,8個有6個是幹IT的。

比如樂凱撒的陳寧,跟小林一樣是高學歷,IT華麗轉型到餐飲界。創小龍蝦單筆融資紀錄(1.2億元)的松哥油燜大蝦,其老闆曾是華為IT男。

 

不止IT,殺入餐飲領域的各界人士多了去,而且他們中的很多都是高學歷、高智商,甚至在曾經的領域做得很出色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相比「專一的老餐飲人」,這些跨界新手從業經歷更多樣,他們通常思維更活躍,善於整合、更有新意。IT精英小林也不例外。

產品少:每天只賣一道菜

就算是小攤賣早餐,也多是夫妻協作。小林只有一個人,註定她的店不能提供太多品類,否則從採購到製作都太麻煩。

 

所以,小店每天只供應一個套餐,有米飯、菜和湯,營養搭配均衡,價格50來塊(人民幣)。

每天的出品被大大簡化,顧客也不用糾結選什麼好,效率提升,午餐時段高達10次的翻台率才有存在的可能。

你可能會說:這也太單一了吧?可是人家每天不重樣呢!這樣,顧客每天都有新鮮感,還不用操心「吃什麼好呢」。

 

你可能又擔心:一個人腦洞再大,能想出的餐品也有限吧?

所以,小林每週組織食客們開菜品討論會,他們的「集思廣議」會納入下周功能表,這樣就不愁想不出新花樣,而且顧客們通過參與,收穫愉快和尊重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除此之外,未來食堂也提供「私人訂制」,只要加多20來塊,就能基於當日店裡的食材,點一道想吃的料理。既不用額外採購,也不浪費食材,還能給客人「專屬」的滿足感!

 

目前中國餐飲市場,很多品牌也是靠單品制勝,或打造拳頭產品,在某一細分領域重錘出擊。

比如伏牛堂專注米粉,楊興記臭鱖魚數次給菜單瘦身,巴奴重推毛肚火鍋,旺順閣做好一道招牌魚頭泡餅。

雖然不至於像未來食堂只推出一個餐品,但這種品類聚焦、小而美的產品理念絕對值得各位老闆學習。

很多時候,生意不好不是產品不夠豐富、滿足不了消費者多樣需求,而是太多,多得沒重點、沒特點。不怕有短板,就怕你沒有長板!

找幫手:免費吃,一起玩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